远洋集团“卖子”求生|重点聚焦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地产寒冬里,曾经化身为“白衣骑士”四面出击的远洋集团似乎也扛不住了。在业绩遭到暴击后,远洋集团全面收缩阵线。 今年以来,远洋集团频频甩卖资产。5月29日,远洋集团公告称将北京远洋未来广场的各项权益以19.63亿元的对价转让予居然之家,所得款项用作补充运营资金。 不过由于交易对价包括:目标股权和目标债权的优先收购权对价3.49亿元、目标股权和目标债权转让交易对价16.04亿元、产权车位交易对价0.1亿元。而远洋集团出售的只是该物业的优先收购权,所以只能收到3.49亿元,而另外的16亿元则直接支付给相关基金管理人。 在转让远洋未来广场之前,远洋集团已陆续退出北京颐堤港一期、北京远洋锐中心、北京中国人寿金融中心10%股权,累计套现资金约140亿元。 去年12月,远洋集团还将成都远洋太古里50%股权及物管公司50%股权以54.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合作方太古地产,引发关注。 而远洋集团出售物业的资金几乎都用于补充运营资金,其对资金的渴求可见一斑。 实际上,在2021年房地产企业密集“爆雷”的这一年,远洋集团表现依然十分强势,当年完成协议销售额约1363亿元,同比增长4%;实现营业额约642亿元,同比增长14%;净利润51亿元,同比增长9%;核心净利润28亿元,同比增长26%。 为此远洋集团还化身“白衣骑士”,对部分陷入困境的房企资产展开收并购。比如,2021年远洋资本、远洋集团以40亿元代价收购某龙头家居商场旗下地产平台70%股权。 但进入2022年后形势急转直下,在上半年远洋集团已经出现了亏损,营收为234.12亿元,净利润亏损10.87亿元,全年实现营业额461.27亿元,同比下降28%,毛利为23.77亿元,同比下降79%,而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竟然高达159.3亿元,业绩堪称“爆雷”。 远洋集团将业绩暴亏的原因归结于整体房地产市场低迷,物业项目计提的减值拨备增加,分占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的业绩下降以及汇兑亏损。 数据显示,去年远洋集团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达到51.5亿元,人民币贬值造成汇兑亏损11.78亿元。 其中,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对远洋集团拖累明显。比如,2022年,瑞喜集团及子公司远洋资本分享联营公司亏损7.71亿元、权益有关的账面金额为19.21亿元。 此外,远洋集团下属另一家子公司,有存在106亿元的滚存应收款项余额,该应收款的减值损失为27.5亿元。 业绩下滑速度超乎预期,偿债能力也开始受到影响。虽然目前远洋集团未有公开债务违约,但其债务压力山大。 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末,远洋集团净负债率攀升至183%,总贷款规模高达970.23亿元,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期贷款规模同比增长104%至380.92亿元,在贷款总额中占比39%;公司对应的现金资源总额仅为93.86亿元(含受限制银行存款),短债存在近300亿元缺口。 远洋集团偿债的底气是大股东中国人寿的支持。资料显示,2009年,中国人寿斥资58亿港元买入远洋集团9.34亿新股,占比16.57%。此后逐步增持,成为第一大股东,截至2022年末,中国人寿持股29.59%。 2021年底,远洋集团与大股东中国人寿正式订立金融框架协议。中国人寿可根据其投资需求认购远洋集团发行的金融产品,认购金额上限为三年内人民币150亿元或等值外币。去年12月,远洋集团还成功发行13.03亿元REITs产品,中国人寿拿出了约7.6亿元认购。 业界认为,中国人寿对远洋集团的实际支持力度,将对后者的经营发展、信用评级有较大影响,是远洋能否穿越周期的重要因素。 但中国人寿对远洋集团的投资实际上已经出席了巨额亏损。据中国人寿2022年财报披露,2022年末,远洋集团港股每股1.09港元,基于此计提减值26.45亿元,2021年底时,中国人寿已对其计提减值32.17亿元。在投资出现巨额亏损后,中国人寿能否继续向远洋集团“输血”呢?关键词:
推荐阅读
资讯
品牌